我們相信好的預算簡報能改變決策
從2019年在高雄的小型工作室開始,我們一直專注於幫助財務專業人士提升預算呈現能力。不是什麼宏大理想,只是發現太多好的財務計畫因為呈現方式不當而被誤解或忽視。
從一場糟糕的預算會議說起
創辦人鍾瑞霖當時在一家中型製造業擔任財務經理。那年有個季度預算審查會,他準備了三週的詳細分析報告,數據精確、邏輯嚴謹。結果呢?董事會看了十分鐘就失去興趣,最後草草通過一個他們自己也不太理解的版本。
那次經驗讓他意識到:財務專業人士花大量時間做分析,卻很少有人教我們如何把分析結果講清楚。數字本身不會說話,需要有人把它們轉化成決策者能理解、願意聽的語言。
於是就有了feedupchat的雛形——一開始只是幫幾個朋友修改預算簡報,後來發現這個需求比想像中普遍得多。
這幾年我們做了什麼
沒有什麼戲劇性的轉折,就是持續嘗試、調整、改進。
第一場公開工作坊
在高雄一個小型共享空間辦了第一場工作坊,只有7個人參加。主題是「讓預算報告不再催眠」,用了很多實際案例的前後對比。反應還不錯,至少沒人中途離開。
開發線上課程平台
疫情期間不能辦實體課程,乾脆做了線上版本。錄課比想像中難太多,第一版內容錄了三次才勉強能看。但線上課程讓我們能接觸到台北、台中的學員,這是個意外的收穫。
推出進階實戰課程
很多學員上完基礎課後問有沒有更深入的內容。於是開發了針對特定產業的預算簡報課程,像是零售業、科技業各有不同的重點。這個系列準備了大半年,現在已經有五個產業版本。
企業內訓服務正式化
陸續有公司詢問能否到企業內部做培訓,於是整理出一套可客製化的內訓方案。每次內訓前會先了解該公司的預算流程和痛點,然後調整課程內容。目前已經服務過12家企業。
持續優化與擴展
計畫在2025年秋季推出一對一顧問服務,針對重要的預算提案提供深度指導。另外也在測試一些新的教學工具,希望能讓學習過程更有效率。
我們怎麼做事的
這不是什麼企業文化宣言,只是這幾年摸索出來、覺得有用的幾個原則。
實用優先於理論
課程裡不會有太多學術理論,都是從實際案例出發。每個技巧都要能在下次預算會議上立刻用得上,否則就不教。
承認財務溝通很難
很多財務人員覺得做不好簡報是自己的問題,其實不是。把複雜的財務概念講清楚本來就不容易,需要學習和練習。我們的工作就是讓這個過程不那麼痛苦。
小班教學不妥協
每班人數控制在15人以內。這樣講師才有時間看每個人的作業,給具體的修改建議。大班授課效率高,但學習效果真的差很多。
持續修正課程內容
商業環境在變,預算審查的重點也在變。每季都會根據學員反饋和最新趨勢更新教材。有些內容可能三個月前還適用,現在就需要調整了。
不過度承諾
上完課不會讓你變成簡報大師,但應該能讓你的預算報告從「難以理解」變成「清楚明白」。這已經能解決大部分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了。
課後支援不含糊
結業後三個月內,學員可以隨時用email或訊息詢問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簡報問題。通常24小時內會回覆,給些具體建議。
核心團隊
目前團隊不大,但每個人都是真的在做事。
鍾瑞霖
在企業財務部門工作了8年,做過預算、分析、報告各種雜事。後來發現自己更喜歡教別人怎麼把財務資訊講清楚,於是就全職做這件事了。
關於教學方式
我們的課程結構通常是這樣:先看一個真實案例的「災難版」預算簡報,討論哪裡有問題。然後逐步示範如何改進——從架構到視覺呈現,從數據選擇到敘事邏輯。
每堂課都有實作練習,用學員自己工作中的材料來練習。這樣學到的東西比較容易直接應用。課後會給每個人的作業寫詳細評語,指出具體可以改進的地方。